第197章 新与旧(每天万字更新!求月票!!)
推荐阅读:洪荒武仙、末世生死游戏、战印传说、食物链顶端的男人、大数据世界、义气水浒、穿越杨莲亭、异世之光脑神官、死神之翼、御鬼空间、
第197章新与旧(每天万字更新!求月票!!)
近日里,随着临时政府各部颁发的录用公务员考试广告,在报纸上的刊出,来自江淮大地、苏南苏北的数万名自以有所学的士子们,便络绎不绝地涌进江宁城,给刚刚光复的千年古都带来一股新鲜的机趣。(手打小说)
这些士子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不及弱冠的青年,有肥马轻裘、呼奴喝仆的富家子弟,也有独自一人挑着书箱、布衣旧衫的清贫寒士。他们走在街上,出入逆旅酒肆,一个个头上顶着刚从衣坊间购的方巾、着身士子汉裳,满嘴里子曰诗云,令金陵城内民众真有重睹汉官威仪之感
对于这聚于江宁的数万名士子而言,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试题,但这些人从报纸上还是能看出“执政”喜欢什么。报纸上曾提到过一个故事。
虽说大帅很忙,但那人毕竟是进士出身,不能不见。大帅见那到那进士后问:“有何特长啊?”进士如实事答道:“我楷书写得好,能教书、会写诗。”没想到大帅竟轻蔑地说:“书奴伎俩罢了,我属下这种人多得很,就知道咬文嚼字,没出息。”
那进士虽说在曾于经济方面有些知识,但感到还不够,便未提及。事后那进士曾询问大帅的手下人,得知大帅此时最需要外交和经济人才,于是那进士便找来这方面的书籍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昼夜苦读,感到掌握得差不多了,便再次求见大帅。
大帅见面嘲讽道:“还是写诗吧?”进士答:“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我正钻研外交与财政方面的知识。”说着便滔滔不绝地结合时事,大谈起外交与经济知识,很有见解。这些正是大帅急需的,大帅惊喜之余,当即聘请那进士为财经顾问。
虽说这故事未提大帅为何人,也未提那进士为何人,甚至于可能是凭空杜撰而出,但却是提醒着这齐聚江宁的近两万试图“一跃龙门从龙功”的士子们,却是纷纷买来经济、外交、法律、军事等等这方面的新写书目,买不起的也不打紧,满城里前步兵统领衙门早已被改成了图书馆,那些个士子自可以图书馆里读书。
经济考、外交考、行政考、税务考、方言考、工学考、司法考……虽说这执政府的第一次“开科取士”考名与朝廷不同,可毕竟这几年,朝廷也开了“经济特科”、“外交特科”之类恩赐特科,所以自然的也未引起旁想。
那些从各地赶来,意欲在新朝谋个职务,取个从龙之身的士子们,一到江宁,先是掂量自身,然后又据着这细目科类,选择了自以为擅长的考科后,便穿入图书馆中和设在前江南贡院里的教习所中,开始温习着新学。
怀着各式各样的想法,做着形形色色的美梦的士子们,这会只是为那新学头痛着,有学过的,有闻所未闻的,无论作何想法,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隐隐猜出,这或许是他们最后一次机会了,执政府所设部员皆是前所未闻,即便是最无知之人,亦知许是恒古之变,正在这新朝未建,旧朝未崩之时上演着。
前江苏学政衙署,现在的执政府教育部门前,娇阳当头,数百名身着儒衣的士子在门前庄严地长跪着。微风刮着他们的儒冠,飘带飞扬着,娇阳灼烤着他们的身体,好像打在雕像身上。旁边有一临时搭起的席棚,一口偌大的黑铁锅下,柴火熊熊燃烧着。锅灶旁有一方台,上面是大碗的粥和各种小点心。
长跪的举子们面前,身为教育部部长的蔡元培朝着他们中大声喊着。
“此次公务员招考,绝非会试,只是公务职员招考而已,俱为新学命题,法学啦,医学啦,农学啦,工学啦,你们是没学过,可大帅恩点,于贡院内请教习设教习班,各位自可报名习之”
教育部的职员们手端着托盘,盘上的是大碗粥和小点心,端了过来。蔡元培端起一碗粥,送到一老举子面前。
“我说您老,您就吃点喝点吧绝食总不是办法”
老举子一动不动,但声嘶力竭地喊。
“我等并非反对新学,可儒学传承千年,为我汉人之骨血、魂髓,执政府光复大汉,举民欢腾,然不能废了我汉人之学啊”
老举子的义正词严,到是让蔡元培无奈的回答道。
“没人说要废旧学嘛”
但那老举子不再理他,原本的他们以为这是次“新朝会考”,可一来到这,差点没晕死过去,所命之科统统的皆是新学,这坊间传出话说执政府将以“公务员会考”代“科举之考”,这不原本准备打道回府的举子们便跪到了教育部的门前,这教育部应是过去的国子监。
有些无奈的蔡元培又把粥端到另一举子脸前。
“我说您老,您就带头吃点好不好?”
那举子也是一动不动。
蔡元培端着碗跑到队伍前面大声喊嚷了起来。
“我说你们何其倔强乃尔?我,我向你们保证,大帅不会就这么扔下你们不管公务员会考之后,科举制艺之学试也不试,一定还有说法的再则若此考为开科取士,那岂有非举子亦可入考之理?”
说罢,他又朝前举起那个大碗。
“你们就吃一口吧我求求你们啦”
但他的面前,好像不再是活人,而是有千年历史的科举墓碑。他的话说的很好听,但是他知道,对这科举,大帅早已经定下了“不废而废”的决定,不开科即可废之。
终于在蔡元培的这番“若此考为开科取士,那岂有非举子亦可入考”的解释下,这群跪在教育部前绝食抗议的老迈举子们半信半疑的端起了粥碗。
见他们开始用了食,蔡元培才算是长松一口气。
“总算是把这关过去……”
刚松下一口气,一名教育部的职员却是拿过来一张报纸,在蔡元培的耳边轻言几句后,他的脸色随之一变。
“都回去了?”
坐在书房里的陈默然笑看着蔡元培,那些个举子绝食已经两天,一个小时前,倒是传来举子们已经被蔡元培劝散的消息,作为临时政府的执政,他甚至都没给个面给那些人。
“都回去了”
说话的时候,蔡元培却是看着大帅手中的书。
放下手中甚至还泛着墨香的《国语教学技能训练(初小速成)》,这是第一套标准师范教材中的一本,虽说是有抄袭日本师范教材之闲,但却是商务印书馆在聘请了十数名日本、德国教育专家历时两年制定出的师范教材。
见蔡元培盯着手中的书,陈默然便递了过去。
“怎么样?鹤卿,这套教材你觉得如何”
待他翻看几页后,才有些急切的问了一句,除去那些专家外,甚至于他本人还就这教材的编写提了一些个人意见。
“大帅,你发明这拼音和标准国语可谓是功在千秋啊”
蔡元培先是轻捧一句道,虽说对这教材感觉有些气恼,但其中汉语拼音和标准读音却是大有益处,这官话拼音早在黄埔军校就已经实施,即便是现在在编写大学教材时,亦也用于标注教材。这种拉丁拼音远比合声字母更为便捷、易学,在光复军扫盲只需要两月,目不识丁的士兵就可认写近千个常用字。
而他的发明者就是眼前的陈大帅,若不是报纸上有人戏称为《钦定拼音》或《御语拼音》他还真不知道,这初见时便是一惊的《国语拼音》竟然是陈默然的发明。
“在国外的时候,我常常遇到一些广东人福建人,他们不会官话,大家都用英语,所以中国人在国外见面要用外国话,实在是一个不合理的事情。所以光复之后,第一等大事,就是举国皆同音这不……就整出了这个”
陈默然在笑说的时候,蔡元培不时的点着头,现在出任临时政府教育部部长一职后,接触各界人士,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国人不同语”,而这标准国语却解决了问题。
对于陈默然来说这只是一借口,毕竟当初弄那个拼音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光复军中扫盲时,那一个字几种音,难学、难记的事实摆在那,最后他才会用电脑上敲出了这么一个“国语拼音”,只不过这个注音却是按照他的口语。
“从甲午战后,不少有识之士便在研究,为什么我们老受列强的欺负,那是因为他们船坚炮利,为什么他们船坚炮利呢,因为他们科学发达,为什么他们科学就能发达呢?因为他们文化教育普及,为什么他们的文化教育能普及呢?因为他们的拉丁字母易写易认易学,所以他们可以普及教育普及文化,反过来看我们的汉字呢?恰恰是难写、难认、难记,所以我们的文化不能够普及,文化不能普及科学就不能发达。结论很简单,我们要富国强民就是要普及文化教育,而普及文化教育我们碰到汉字是天下之至难者,是最难的,没法普及文化,没法普及文化就不能富国强兵,所以,要靠这个拼音,有了拼音,我们只需要学会读音,以后照着字典,按拼音查就能识得新字这样就能普及我们的文化”
说着一连串的理由之后,陈默然才再一次肯定了拼音的作用。
对于大帅提到拼音的作用,蔡元培到是没有否认,毕竟成效在那,仅看光复军诸师在训练之余推广的扫盲教育的成效,即可知这种拼音对教育普及的重要性,不过蔡元培今天来这并不是为了谈这个拼音,更不是像报纸上提到这“钦定拼音”时的那种恭维,而是为了另一件事,一件在各光复省吵的沸沸扬扬的事。
“大帅,今天元培来此,所为之事……”
说着话,蔡元培将一份文件推到陈默然的面前,扫了一眼却是江宁师范速成学校的招生广告,看着蔡元培的表情中不快,陈默然只是微微一笑。
“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教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师范教育是否发达,所以,诸光复省第一要务,除推行政权改良外,再就是各自创办的师范速成培训班”
“正如大帅所言,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为人师者,不仅负教育学子之责,又系国之兴衰之责,岂有速成之理”
蔡元培借着陈默然的话,微反驳了一句,实际上他来这,正是为了大帅未打招呼甚至于未经教育部同意,就断然颁布的“速成师范”。
速成师范不过是初一颁布,就是诸省皆惊,即便是教育部中亦是如此,教育部初建,大帅布置的第一个政务,一是速制学制,二是速推教育。
就在教育部为学制争来争去,最后还是眼前的大帅拍板,定下了“初小三年,高小二年,初中三年的新式学制”,可未等他们给出这个速推教育的办法,临时政府执政府倒是先颁布了《临时政府速成师范条例》,甚至临时政府划拨多达一千五百万元,用于各县推办速成师范。
教育部的诸人甚至直到看到报纸上的广告时,才知道这个条例,而这时,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七省督政府,却是在接到执政府的电报后,就已经开始张贴速成师范的招生布告和待遇办法。
除去震惊之外,更多的却是愤怒,以至于教育部中不少官员皆称“大帅意欲以军法办法教育”,而蔡元培来这正是想从大帅这里得到一个解释,一个为何抛开教育部独断专行的解释,相比于他人的怒气冲冲的质问,蔡元培无疑更冷静一些。
“师范岂有速成之说,速成岂不是误人子弟?”
盯视着蔡元培陈默然反问一句,未等他说话,陈默然又继续说了下去。
“教育部制学制八年,六至十四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将全国分为十大学学区,设立十所公立大学,设四千二百五十六所中学。平均六百名人口即设立一所小学。设立师范学校,以培养师资。以期自今以后,期望于一般人民者,使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单是这75万所小学,就需要多少教师?”
一声反问陈默然把问题踢给了这刚处理完的教育部前“举子绝食”的蔡元培。
“我估计至少需要百万名教师,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师范章程,初等师范需要三年,高等师范需要四年,而所有的师范生,都需要从中学招生”
稍沉默一下,陈默然从文件盒中取出一份教育部似定的十年教育计划。
“嗯,十年后,可培育百万名老师,建十万所小学,在校小学生2000万人,一万所中学,在校中学生500万,等等……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时间吗?”
大帅的反问只是让蔡元培一时无语,过了几秒后才吱声答道。
“满清未推新式教育,光复七省虽皆为新式学堂云集之省,但却只各类学堂5367所,学生218765人,旧学士子显不适合为新学人师,毕竟其所学非今用之学”
“嗯大约有十万中学生七省设一千所中学,就需要至少三万中学生读三四年的师范才能培训足够的中学老师”
说话的时候,陈默然翻开桌面上教育部似定的学制文件。
“以小学为基础,大力普及国民教育,嗯,这绝对是正确的,“百年树人”,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我们先看一下初小学的内容,国语知识、算数、修身、体育、音乐、美术,到了高小时,才加设地理、物理、外语,鹤卿,本帅只想问一下,那些个秀才、进士,他们能不能教国语知识、算数、修身、体育、音乐、美术”
“这……”
蔡元培吱呒着却没说出话,那些秀才自然可以教白话国语和简单的算数,至于修身、音乐、美术亦不在话下。
“本帅觉得初小三年所学,除去体育外,其它那些个乡间的秀才接受一下师范速成班的培训,应该没问题吧”
说着陈默然却是显得有些得意,
“办这师范速成班,一来是可解决早期教育普及碰到的师资不足,二来可以解决士子们的生计,三来嘛,却是为了社会的稳定虽说科举肯定是要废的,千年的科举制度在社会上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士阶层”,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他们来自社会各层面,经过系统、深厚的传统文化教育,他们居住在城乡各地,深植人民之间,为人师表。
科举制废除后,在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而学堂成为上升性流动的唯一出路,而学堂均在城中,在新学制度下,城中就读的学生毕业基本在城市求职定居,甚至死后也在城市安葬,这意味着以前整个社会的循环在相当大程度上已经中止,科举的废除必然带来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突然发生断裂,由此引发传统内聚力量的消失,进而引起本帅不愿看到的社会震荡,甚至于农村的混乱,国家对农村控制的减弱。
所以,本帅要用为人师,把他们留于乡间行教育民众之责之时,又可晋出乡间新士绅,代替进城谋实业的旧士绅”
(历史上,废除科举后,随着大量士绅、文人为谋利、为生存涌入城市,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缺乏再生机制,农村文化生态持续退化与空洞化。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村庄领袖不断被赢利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这些人无所不在,影响极坏。……进入民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土豪劣绅乘机窃取各种公职,成为乡村政权的主流。”,所以在这无语设想用一个以老师为主的农村新阶层取代旧士绅阶层,以维系国家对农村的掌控,希望大大们能够理解,与其花更多的银子去养一群最基层官吏,还不如花银子去养些老师求月票,定阅)
近日里,随着临时政府各部颁发的录用公务员考试广告,在报纸上的刊出,来自江淮大地、苏南苏北的数万名自以有所学的士子们,便络绎不绝地涌进江宁城,给刚刚光复的千年古都带来一股新鲜的机趣。(手打小说)
这些士子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不及弱冠的青年,有肥马轻裘、呼奴喝仆的富家子弟,也有独自一人挑着书箱、布衣旧衫的清贫寒士。他们走在街上,出入逆旅酒肆,一个个头上顶着刚从衣坊间购的方巾、着身士子汉裳,满嘴里子曰诗云,令金陵城内民众真有重睹汉官威仪之感
对于这聚于江宁的数万名士子而言,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试题,但这些人从报纸上还是能看出“执政”喜欢什么。报纸上曾提到过一个故事。
虽说大帅很忙,但那人毕竟是进士出身,不能不见。大帅见那到那进士后问:“有何特长啊?”进士如实事答道:“我楷书写得好,能教书、会写诗。”没想到大帅竟轻蔑地说:“书奴伎俩罢了,我属下这种人多得很,就知道咬文嚼字,没出息。”
那进士虽说在曾于经济方面有些知识,但感到还不够,便未提及。事后那进士曾询问大帅的手下人,得知大帅此时最需要外交和经济人才,于是那进士便找来这方面的书籍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昼夜苦读,感到掌握得差不多了,便再次求见大帅。
大帅见面嘲讽道:“还是写诗吧?”进士答:“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我正钻研外交与财政方面的知识。”说着便滔滔不绝地结合时事,大谈起外交与经济知识,很有见解。这些正是大帅急需的,大帅惊喜之余,当即聘请那进士为财经顾问。
虽说这故事未提大帅为何人,也未提那进士为何人,甚至于可能是凭空杜撰而出,但却是提醒着这齐聚江宁的近两万试图“一跃龙门从龙功”的士子们,却是纷纷买来经济、外交、法律、军事等等这方面的新写书目,买不起的也不打紧,满城里前步兵统领衙门早已被改成了图书馆,那些个士子自可以图书馆里读书。
经济考、外交考、行政考、税务考、方言考、工学考、司法考……虽说这执政府的第一次“开科取士”考名与朝廷不同,可毕竟这几年,朝廷也开了“经济特科”、“外交特科”之类恩赐特科,所以自然的也未引起旁想。
那些从各地赶来,意欲在新朝谋个职务,取个从龙之身的士子们,一到江宁,先是掂量自身,然后又据着这细目科类,选择了自以为擅长的考科后,便穿入图书馆中和设在前江南贡院里的教习所中,开始温习着新学。
怀着各式各样的想法,做着形形色色的美梦的士子们,这会只是为那新学头痛着,有学过的,有闻所未闻的,无论作何想法,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隐隐猜出,这或许是他们最后一次机会了,执政府所设部员皆是前所未闻,即便是最无知之人,亦知许是恒古之变,正在这新朝未建,旧朝未崩之时上演着。
前江苏学政衙署,现在的执政府教育部门前,娇阳当头,数百名身着儒衣的士子在门前庄严地长跪着。微风刮着他们的儒冠,飘带飞扬着,娇阳灼烤着他们的身体,好像打在雕像身上。旁边有一临时搭起的席棚,一口偌大的黑铁锅下,柴火熊熊燃烧着。锅灶旁有一方台,上面是大碗的粥和各种小点心。
长跪的举子们面前,身为教育部部长的蔡元培朝着他们中大声喊着。
“此次公务员招考,绝非会试,只是公务职员招考而已,俱为新学命题,法学啦,医学啦,农学啦,工学啦,你们是没学过,可大帅恩点,于贡院内请教习设教习班,各位自可报名习之”
教育部的职员们手端着托盘,盘上的是大碗粥和小点心,端了过来。蔡元培端起一碗粥,送到一老举子面前。
“我说您老,您就吃点喝点吧绝食总不是办法”
老举子一动不动,但声嘶力竭地喊。
“我等并非反对新学,可儒学传承千年,为我汉人之骨血、魂髓,执政府光复大汉,举民欢腾,然不能废了我汉人之学啊”
老举子的义正词严,到是让蔡元培无奈的回答道。
“没人说要废旧学嘛”
但那老举子不再理他,原本的他们以为这是次“新朝会考”,可一来到这,差点没晕死过去,所命之科统统的皆是新学,这坊间传出话说执政府将以“公务员会考”代“科举之考”,这不原本准备打道回府的举子们便跪到了教育部的门前,这教育部应是过去的国子监。
有些无奈的蔡元培又把粥端到另一举子脸前。
“我说您老,您就带头吃点好不好?”
那举子也是一动不动。
蔡元培端着碗跑到队伍前面大声喊嚷了起来。
“我说你们何其倔强乃尔?我,我向你们保证,大帅不会就这么扔下你们不管公务员会考之后,科举制艺之学试也不试,一定还有说法的再则若此考为开科取士,那岂有非举子亦可入考之理?”
说罢,他又朝前举起那个大碗。
“你们就吃一口吧我求求你们啦”
但他的面前,好像不再是活人,而是有千年历史的科举墓碑。他的话说的很好听,但是他知道,对这科举,大帅早已经定下了“不废而废”的决定,不开科即可废之。
终于在蔡元培的这番“若此考为开科取士,那岂有非举子亦可入考”的解释下,这群跪在教育部前绝食抗议的老迈举子们半信半疑的端起了粥碗。
见他们开始用了食,蔡元培才算是长松一口气。
“总算是把这关过去……”
刚松下一口气,一名教育部的职员却是拿过来一张报纸,在蔡元培的耳边轻言几句后,他的脸色随之一变。
“都回去了?”
坐在书房里的陈默然笑看着蔡元培,那些个举子绝食已经两天,一个小时前,倒是传来举子们已经被蔡元培劝散的消息,作为临时政府的执政,他甚至都没给个面给那些人。
“都回去了”
说话的时候,蔡元培却是看着大帅手中的书。
放下手中甚至还泛着墨香的《国语教学技能训练(初小速成)》,这是第一套标准师范教材中的一本,虽说是有抄袭日本师范教材之闲,但却是商务印书馆在聘请了十数名日本、德国教育专家历时两年制定出的师范教材。
见蔡元培盯着手中的书,陈默然便递了过去。
“怎么样?鹤卿,这套教材你觉得如何”
待他翻看几页后,才有些急切的问了一句,除去那些专家外,甚至于他本人还就这教材的编写提了一些个人意见。
“大帅,你发明这拼音和标准国语可谓是功在千秋啊”
蔡元培先是轻捧一句道,虽说对这教材感觉有些气恼,但其中汉语拼音和标准读音却是大有益处,这官话拼音早在黄埔军校就已经实施,即便是现在在编写大学教材时,亦也用于标注教材。这种拉丁拼音远比合声字母更为便捷、易学,在光复军扫盲只需要两月,目不识丁的士兵就可认写近千个常用字。
而他的发明者就是眼前的陈大帅,若不是报纸上有人戏称为《钦定拼音》或《御语拼音》他还真不知道,这初见时便是一惊的《国语拼音》竟然是陈默然的发明。
“在国外的时候,我常常遇到一些广东人福建人,他们不会官话,大家都用英语,所以中国人在国外见面要用外国话,实在是一个不合理的事情。所以光复之后,第一等大事,就是举国皆同音这不……就整出了这个”
陈默然在笑说的时候,蔡元培不时的点着头,现在出任临时政府教育部部长一职后,接触各界人士,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国人不同语”,而这标准国语却解决了问题。
对于陈默然来说这只是一借口,毕竟当初弄那个拼音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光复军中扫盲时,那一个字几种音,难学、难记的事实摆在那,最后他才会用电脑上敲出了这么一个“国语拼音”,只不过这个注音却是按照他的口语。
“从甲午战后,不少有识之士便在研究,为什么我们老受列强的欺负,那是因为他们船坚炮利,为什么他们船坚炮利呢,因为他们科学发达,为什么他们科学就能发达呢?因为他们文化教育普及,为什么他们的文化教育能普及呢?因为他们的拉丁字母易写易认易学,所以他们可以普及教育普及文化,反过来看我们的汉字呢?恰恰是难写、难认、难记,所以我们的文化不能够普及,文化不能普及科学就不能发达。结论很简单,我们要富国强民就是要普及文化教育,而普及文化教育我们碰到汉字是天下之至难者,是最难的,没法普及文化,没法普及文化就不能富国强兵,所以,要靠这个拼音,有了拼音,我们只需要学会读音,以后照着字典,按拼音查就能识得新字这样就能普及我们的文化”
说着一连串的理由之后,陈默然才再一次肯定了拼音的作用。
对于大帅提到拼音的作用,蔡元培到是没有否认,毕竟成效在那,仅看光复军诸师在训练之余推广的扫盲教育的成效,即可知这种拼音对教育普及的重要性,不过蔡元培今天来这并不是为了谈这个拼音,更不是像报纸上提到这“钦定拼音”时的那种恭维,而是为了另一件事,一件在各光复省吵的沸沸扬扬的事。
“大帅,今天元培来此,所为之事……”
说着话,蔡元培将一份文件推到陈默然的面前,扫了一眼却是江宁师范速成学校的招生广告,看着蔡元培的表情中不快,陈默然只是微微一笑。
“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教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师范教育是否发达,所以,诸光复省第一要务,除推行政权改良外,再就是各自创办的师范速成培训班”
“正如大帅所言,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为人师者,不仅负教育学子之责,又系国之兴衰之责,岂有速成之理”
蔡元培借着陈默然的话,微反驳了一句,实际上他来这,正是为了大帅未打招呼甚至于未经教育部同意,就断然颁布的“速成师范”。
速成师范不过是初一颁布,就是诸省皆惊,即便是教育部中亦是如此,教育部初建,大帅布置的第一个政务,一是速制学制,二是速推教育。
就在教育部为学制争来争去,最后还是眼前的大帅拍板,定下了“初小三年,高小二年,初中三年的新式学制”,可未等他们给出这个速推教育的办法,临时政府执政府倒是先颁布了《临时政府速成师范条例》,甚至临时政府划拨多达一千五百万元,用于各县推办速成师范。
教育部的诸人甚至直到看到报纸上的广告时,才知道这个条例,而这时,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七省督政府,却是在接到执政府的电报后,就已经开始张贴速成师范的招生布告和待遇办法。
除去震惊之外,更多的却是愤怒,以至于教育部中不少官员皆称“大帅意欲以军法办法教育”,而蔡元培来这正是想从大帅这里得到一个解释,一个为何抛开教育部独断专行的解释,相比于他人的怒气冲冲的质问,蔡元培无疑更冷静一些。
“师范岂有速成之说,速成岂不是误人子弟?”
盯视着蔡元培陈默然反问一句,未等他说话,陈默然又继续说了下去。
“教育部制学制八年,六至十四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将全国分为十大学学区,设立十所公立大学,设四千二百五十六所中学。平均六百名人口即设立一所小学。设立师范学校,以培养师资。以期自今以后,期望于一般人民者,使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单是这75万所小学,就需要多少教师?”
一声反问陈默然把问题踢给了这刚处理完的教育部前“举子绝食”的蔡元培。
“我估计至少需要百万名教师,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师范章程,初等师范需要三年,高等师范需要四年,而所有的师范生,都需要从中学招生”
稍沉默一下,陈默然从文件盒中取出一份教育部似定的十年教育计划。
“嗯,十年后,可培育百万名老师,建十万所小学,在校小学生2000万人,一万所中学,在校中学生500万,等等……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时间吗?”
大帅的反问只是让蔡元培一时无语,过了几秒后才吱声答道。
“满清未推新式教育,光复七省虽皆为新式学堂云集之省,但却只各类学堂5367所,学生218765人,旧学士子显不适合为新学人师,毕竟其所学非今用之学”
“嗯大约有十万中学生七省设一千所中学,就需要至少三万中学生读三四年的师范才能培训足够的中学老师”
说话的时候,陈默然翻开桌面上教育部似定的学制文件。
“以小学为基础,大力普及国民教育,嗯,这绝对是正确的,“百年树人”,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我们先看一下初小学的内容,国语知识、算数、修身、体育、音乐、美术,到了高小时,才加设地理、物理、外语,鹤卿,本帅只想问一下,那些个秀才、进士,他们能不能教国语知识、算数、修身、体育、音乐、美术”
“这……”
蔡元培吱呒着却没说出话,那些秀才自然可以教白话国语和简单的算数,至于修身、音乐、美术亦不在话下。
“本帅觉得初小三年所学,除去体育外,其它那些个乡间的秀才接受一下师范速成班的培训,应该没问题吧”
说着陈默然却是显得有些得意,
“办这师范速成班,一来是可解决早期教育普及碰到的师资不足,二来可以解决士子们的生计,三来嘛,却是为了社会的稳定虽说科举肯定是要废的,千年的科举制度在社会上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士阶层”,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他们来自社会各层面,经过系统、深厚的传统文化教育,他们居住在城乡各地,深植人民之间,为人师表。
科举制废除后,在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而学堂成为上升性流动的唯一出路,而学堂均在城中,在新学制度下,城中就读的学生毕业基本在城市求职定居,甚至死后也在城市安葬,这意味着以前整个社会的循环在相当大程度上已经中止,科举的废除必然带来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突然发生断裂,由此引发传统内聚力量的消失,进而引起本帅不愿看到的社会震荡,甚至于农村的混乱,国家对农村控制的减弱。
所以,本帅要用为人师,把他们留于乡间行教育民众之责之时,又可晋出乡间新士绅,代替进城谋实业的旧士绅”
(历史上,废除科举后,随着大量士绅、文人为谋利、为生存涌入城市,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缺乏再生机制,农村文化生态持续退化与空洞化。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村庄领袖不断被赢利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这些人无所不在,影响极坏。……进入民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土豪劣绅乘机窃取各种公职,成为乡村政权的主流。”,所以在这无语设想用一个以老师为主的农村新阶层取代旧士绅阶层,以维系国家对农村的掌控,希望大大们能够理解,与其花更多的银子去养一群最基层官吏,还不如花银子去养些老师求月票,定阅)
本文网址:http://www.ccxdq.com/xs/9/9177/37511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ccxdq.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